
鬼點燈 – 聽起來有點可怕的草藥
鬼點燈是馬來西亞常見的草藥。多出現在潮濕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。常常會長在潮濕的熱帶雨林的樹蔭地上。
鬼點燈,其實是民間的叫法,有的人稱它為鬼點燈,也有人稱它為白花草。它是草本植物,莖直立,偶爾分支,全株被毛,葉互生,葉片長橢圓形或披針形。先端飩尖,基部逐漸成翼,邊緣有不規則鋸齒,銳尖。
花單生於葉腋,花萼頂端分裂,裂片披針形,花冠細管狀,白色,頂端五裂,先端尖。塑果殼形,具縱柃。種子細小,多。常生長於陰濕路邊處。
全草含生物鹼。
性能:味辛、性辣、苦,有毒。能止痛、痲痺、解毒消腫。
主治用法:治蛇蟲咬傷,刺傷。皮膚生瘡、紅腫、疼痛。內服需要小心,不能過量,通常用量為1-3克(大概1-2株),水煮兩小時後服用。
外用適量,搗爛敷患處,或浸酒內服和外用。
選方
1. 治療關節韌帶發言疼痛
新鮮的鬼點燈根部,搗爛推拿。
2.治蛇蟲咬傷
鬼點燈浸酒適量,搽患處,可內服少許。
備註:鬼點燈不可咬碎,含在口裏,只能夠吞服。因為鬼點燈會刺傷舌頭,導致舌頭麻辣腫痛。根據外勞的經驗,他們會用鬼點燈的花,水煮後用來洗眼睛,可以治療眼疾。
以上資料來自吉隆坡中醫醫學院的許明福醫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