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馬齒筧在農村甚至城市綠地隨處可見,平常得不能再平常,但很多人並不知道馬齒筧的功能與作用呢!
馬齒莧全草入藥,具有清熱解毒、益氣、潤腸、散血、消腫、止痢等功效。內服可主治腸炎、菌痢等多種疾病,是防止痢疾、洩瀉的特效中草藥之一,外用可治癰腫、惡瘡、痔瘡腫毒、濕疹、皮炎等。現代醫學研究表明,馬齒莧有抗菌作用,對痢疾桿菌、傷寒桿菌、大腸桿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,素有”天然抗生素“之美稱,且無毒無副作用。
根據研究表明,馬齒莧中蛋白質含量為3.1%,和人們常吃的果蔬中蛋白質含量相比是比較高的,是南瓜中的5倍,是相當理想的補充蛋白質的蔬菜。
馬齒莧中除了豐富的蛋白質含量,馬齒莧中還含有豐富的維他命C和維他命E,而且含量均高於一般的蔬菜。還有胡蘿卜素的含量也高達42mg/kg,是韭菜的10倍之高。因為馬齒莧的營養豐富,還在2008年躋身北京奧運會菜譜之中。
在農村,夏季被蟲子咬了起了包,非常常用的一種方法就是把新鮮的馬齒莧搗碎了敷在患處,消腫止痛,因為馬齒莧最善解癰腫熱毒。

中國藥典中,對於馬齒莧的炮制方法進行了詳細的說明:夏、秋二季采收,除去殘根和雜質,洗淨,切段後進行干燥,可以略蒸或燙後曬干或炕干。中藥對含水量的控制比較嚴格,這一方面是為了干燥不變質,利於保存,另一方面也是為了便於運輸。所以一般含水量不得過9.0%,也就是說要充分的曬干。
從飲食營養均衡的角度說,如果把馬齒筧曬干後再吃,營養素會流失比較多,作為蔬菜食用的話,肯定不如鮮用好。但是從清熱涼血的功效方面講,曬干的馬齒筧功效更強一些。